close

翠玉白菜

身邊有一對認識多年的夫婦朋友,先生在教會擔任十多年的牧師,太太則任職於國家研究機構,從事心理學相關研究,學術成就豐碩。二人育有一對兒女,大女兒小四,聰明伶俐,小兒子小二,活潑好動,一家人生活和樂,氣氛融洽。此對夫婦在偶然機會下,經友人介紹,結識返自美國、從事天才教育研究的教育學博士,藉由博士的說明,二人近期對於此種教育理念產生嚮往,便興致勃勃地將一對兒女交由博士測驗分級,然後進行天才教育。

所謂「天才教育」的詳細內容,雖經友人夫婦解說,但對於本身不是天才的我來說,實在是聽的一知半解,但大致上就是利用學校課餘時間,透過研究開發出來的方法,提早將後面幾個年級的課程上完,然後陸陸續續準備跳級考試,一路從小學跳國中、高中,可以的話,在二十歲之前把大學讀完,甚至在二十五之前就可以拿到博士學位。

這樣的教育方式,對於凡事都希望「贏在起跑點」的台灣人來說,或許是個為孩子鋪路的好方法,而且透過測驗分級,似乎也跟過往國、高中分班制度的「因材施教」理念,有異曲同工之處。但「贏在起跑點」真的就對孩子比較好嗎?「贏在起跑點」就能夠保證也可以「贏在最終點」嗎?答案見仁見智,我沒有定論。但我可以確定的是,這兩個小孩可以自由地在運動場奔馳踢球的時間,變少了;當大家欣賞教會精心準備的聖誕沙龍音樂會時,孩子們只能在寫不完的參考書、試卷堆中,勉強地在休息時間出來看看表演、透透氣。喜歡或不喜歡,也許他們還無從表達,但是否真的為孩子好,現下都還言之過早。

談到「因材施教」,讓我想到在古玉鑑賞上,決定價值的關鍵因素之一—「量材就質」。「玉」在中國是非常珍貴的質材,而琢磨玉料成為器物則相當費工耗時,因此如何節料、省工,就成為玉器設計過程中思考的方向之一,「量材就質」就是在此思考方向下,所產生的藝術特質。

所謂的「量材就質」,簡而言之,就是順應玉料自然天成的色澤或外形,決定玉器的形制。這是一種在外在條件的限制下,發揮匠人創造力的創作方式。協調天然與人為,則是此一創作方式最重要的理念,若要舉出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品,立即浮現我腦中的,就非台北故宮的〈翠玉白菜〉莫屬了。

       

所謂的「翠玉」屬輝玉(jadeite)類,產於雲南至緬甸的山區,為鈉與鋁的矽酸鹽礦物。質純者色白,因含鉻元素而呈現美麗的翠綠色者,稱為「翠」。亦常見赭紅色者,可能為含鐵元素之故,俗稱「翡」。「翡翠」原為魚狗(鳥類)的古名,後經轉借專指此類玉種。

歷史上少見翡翠的雕刻品,明清之際此礦漸多開採。十九世紀時,由於清宮后妃的喜愛,翡翠玉身價日高,製作量大增,所以目前台北故宮所藏的翡翠器多為十九世紀作品。〈翠玉白菜〉原為北京紫禁城永和宮中的陳設品,永和宮於清末光緒帝時為瑾妃寢宮,〈翠玉白菜〉應有可能為其嫁妝。

〈翠玉白菜〉的原石色澤為白綠各半,匠工巧妙地利用玉質顏色的變化,雕刻成寫實生動的白菜,菜葉自然翻捲,筋脈分明,上端攀爬昆蟲二隻,大者為「螽斯」,俗名「紡織娘」,小者則為「蝗蟲」。螽斯鳴聲高亢,繁殖力強,《詩經‧周南》有〈螽斯〉一篇,內容為祝福他人子孫眾多。用翠玉刻成白菜當作新婦嫁妝,有象徵新婦冰清玉潔的寓意,而將螽斯雕於白菜之上,更有祝福新人子孫繁衍、綿延眾多之意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YE 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